兰大首页 | En

张北斗,男,江苏徐州人,1980年10月生,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大气探测学、数据信息处理等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项目6项,参与项目3项,参编实验教材2部,参加大型观测试验6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2008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6年考核优秀。
个人主页:http://climate.lzu.edu.cn/beidou
 
受教育经历:
2010.09–2014.12,yh1122银河国际, 在职博士,导师:黄建平教授
2005.09–2007.06,yh1122银河国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导师:马义德教授
2001.09–2005.06,yh1122银河国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士
 
研究工作经历:
2013.02–2013.03,美国华盛顿大学 大气科学系,学术访问
2015.05–至今,   yh1122银河国际,高级工程师
2009.10–2015.05,yh1122银河国际,工程师
2007.07–2009.10,yh1122银河国际,助理工程师
 
任职经历:
2017.08 –至今,甘肃省会宁县副县长(挂职)
2017.08 –至今,yh1122银河国际,办公室主任
2014.03 –2017.07,yh1122银河国际,院长助理
2013.10 –2017.08,yh1122银河国际,办公室副主任
2011.04 –至今,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
 
一、发表论文(Publications)
1. English
[1]Zhang B.D., Li X.C., 2014: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by a partially charged multilayered spher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148: 228–232.(SCI)
[2]CHEN Bin, ZHANG Peng, ZHANG Beidou, JIA Rui, ZHANG Zhijuan, WANG Tianhe, ZHOU Tian, 2014: An Overview of Passive and Active Dust Detection Methods Using Satellite Measurements.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8(6): 1029-1040.
[3]Li X.C., B.D. Zhang, 2013: An equivalent solution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of multilayer particl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129, 236-240.(SCI)
[4]Li X.C., B.D. Zhang, 2013: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of the charged inhomogeneous sand particl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119: 150-154, doi: 10.1016/j.jqsrt.2013.01.001.(SCI)
[5]Wang J., L. Zhang, J.P. Huang, X.J. Cao, R.J. Liu, B. Zhang, H.B. Wang, Z.W. Huang, J.R. Bi, T. Zhou, B.D. Zhang, T.J. Wang, 2013: Macrophys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mid-latitude cirrus clouds over a semi-arid area observed by micro-pulse lidar,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and Radiative Transfer, 122: 3-12, doi: 10.1016/j.jqsrt.2013.02.006.(SCI)
[6]Zhang B.D., G. P. Gao, D. M. Lin, 2012: Compact printed dipole antenna with folding element for 2.4 Ghz WLAN communication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 565-568, doi: 10.1109/ICSPCC.2012.6335643. (EI: 20124815711658)
[7]Liu, Y., J. Huang, G. Shi, T. Takamura, P. Khatri, J. Bi, J. Shi, T. Wang, X. Wang, and B. Zhang, 2011: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radiative effect determined from sky-radiometer over Loess Plateau of Northwest China, Atmos. Chem. Phys., 11, 11455-11463. (SCI)
[8]Xiao X., H. C. Zuo, Q. D. Yang, S. J. Wang, L. J.Wang, J.W. Chen, B. L. Chen, and B.D. Zhang, 2011: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urface-layer energy balance closure and their seasonal variability over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Northwest China, Hydrol. Earth Syst. Sci. Discuss., 8, 555-584, doi:10.5194/hessd-8-555-2011. (SCI)
[9]Bi J., J. Huang, F. Qiang, X. Wang, J. Shi, W. Zhang, Z. Huang, B. Zhang, 2010: Towar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Loess Plateau of Nor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112, D00K17, doi:10.1029/2009JD013372. (SCI) 
[10]Huang, J. P., W. Zhang, J. Q. Zuo, J. R. Bi, J. S. Shi, X. Wang, Z. L. Chang, Z. W. Huang, S. Yang, B. D. Zhang, G. Y. Wang, G. H. Feng, J. Y. Yuan, L. Zhang, H. C. Zuo, S. G. Wang, C. B. Fu, and J. F. Chou, 2008: An overview of the 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observatory over the Loess Plateau. Adv. Atmos. Sci., 25(6), 906–921, doi: 10.1007/s00376-008-0906-7. (SCI)
[11]Ma Y. D., D. M. Lin, B.D. Zhang, C. S. Xia, 2007. A novel algorithm of image enhancement based on 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 time matrix and rough set. Proceedings-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3, 86-90, doi: 10.1109/FSKD.2007.93 (EI: 082211281926) .
[12]Ma Y. D., D. M. Lin, B.D. Zhang, Q. Liu, G.. Jason, 2007. A novel algorithm of image Gaussian noise filtering based on PCNN time matrix.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s, 1499-1502, doi: 10.1109/ICSPC.2007.4728615. (EI: 090911921821) 
[13]Zhang B.D., Y.D. Ma, D.M. Lin, L.W. Zhang, 2007: Pathologic region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prostate ultrasonic image based on PCNN. Frontiers in Algorithmics, 2007: 244-251. (EI: 080411040986)
 
2.中文论文:
[1]张北斗, 黄建平, 郭杨, 商建, 吴琼, 2015: 地基12通道微波辐射计反演大气温湿廓线及估算雷达路径积分衰减[J]. yh1122银河国际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2): 193-201.
[2]张北斗, 陈斌, 2015: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5(1): 65-67.
[3]李娜, 张武, 陈艳, 柳丹, 史晋森, 张北斗, 2015: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大气温湿廓线遥感探测[J]. yh1122银河国际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51(1): 61-71.
[4]党张利, 张京朋, 曲宗希, 赵慧, 张北斗*, 张文煜.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J].干旱气象, 2015,33(2): 340-343.
[5]张北斗.  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的反演算法及应用[D], yh1122银河国际博士论文,2014.
[6]张北斗, 张文煜, 汤书森, 2014: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气科学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与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 2014年大气科学教育研究专刊: 23-25.
[7]朱磊, 卢建平, 雷连发, 张北斗, 2014: 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大气廓线反演方法研究[J]. 火控雷达技术, 43(4): 21-25.  
[8]朱磊, 卢建平, 雷连发, 程桂玉, 张北斗, 2014: 新型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及大气观测分析[J]. 火控雷达技术, 43(1): 84-88.
[9]卢建平, 黄建平, 郭学良, 于子平, 雷连发, 张北斗, 2014: 探测大气温湿廓线的35通道微波辐射计设计原理与特点[J]. 气象科技, 42(2): 193-197.
[10]李兴财, 张北斗, 2013: 两种湿沙颗粒电磁散射特性求解模型的比较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4(1): 35-39.
[11]王瑾, 张镭, 王宏斌, 刘瑞金, 周碧, 黄忠伟, 闭建荣, 张北斗, 张武, 2013: 西北半干旱区激光雷达探测卷云几何特征和光学厚度[J],量子电子学报, 30(1):66-72.
[12]张兴华, 张武, 陈艳, 冯晶晶, 闭建荣, 史晋森, 张北斗, 黄建平, 2013: 自定义气溶胶模式下兰州及周边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J], 高原气象, 32(2):402-410.
[13]张北斗, 李鹏飞, 201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大气光散射及遥测技术研究新进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12, 1, 24-25.
[14]冯晶晶, 陈艳, 张武, 张兴华, 史晋森, 张北斗, 黄建平, 2012: 基于BRDF订正的兰州地区春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实验[J], yh1122银河国际学报(自然科学版), 48(2), 62-74.
[15]王瑾, 张镭, 王腾蛟, 鲍婧, 曹贤洁, 张北斗, 周忠玉, 2012:兰州附近山谷典型日环流特征对比分析[J], 干旱气象, 30(2), 169-177.
[16]陈霖, 张镭, 张磊, 曹贤洁, 黄建平, 张武, 张北斗, 2012:半干旱地区黑碳气溶胶和含碳气体特征及来源[J], 中国环境科学, 32(8):1345-1352.
[17]林冬梅, 马义德, 张北斗, 2010:基于PCNN与粗集理论的细胞图像二重数字水印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7(2) : 721-725. 
[18]王振海, 张武, 史晋森, 黄建平, 陈艳, 闭建荣, 张北斗, 2010:半干旱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及粒径谱特征的观测研究[J], 中国沙漠, 30(5), 1186-1193.
[19]黄建平, 何敏, 阎虹如, 张北斗, 闭建荣, 靳秦建, 2010: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兰州地区液态云水路径和可降水量的初步研究[J], 大气科学, 34(3), 548-558.
[20]张北斗, 靳秦建, 黄建平, 2009: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站(SACOL)仪器通讯集成研究[J], 干旱气象, 27(1), 78-81.
[21]马义德, 林冬梅, 王兆滨, 张北斗, 2009:PCNN与粗集理论用于多聚焦图像融合[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4): 485-488. (EI)
[22]马义德, 汤书森, 张北斗, 2008: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高等理科教育, 2, 23-25.
[23]张北斗, 马义德, 林冬梅, 张立文, 2008: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超声图像病理区域检测算法[J], yh1122银河国际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 44(1), 61-64.
[24]汤书森, 张北斗, 马义德, 2007:基于ARM+Linux的处理器的可视电话解决方案研究[J], 现代通信, 3, 74-76. 
[25]马义德, 张北斗, 齐春亮, 2006:不规则区域图像编码综述[J], 计算机应用, 26(6), 1351-1353.
 
3.Presentations:
[1]Beidou ZHANG et al.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tmospheric Light Scatt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ISALSaRS‘2011), 20-24 Jun., 2011, Lanzhou, China. 
[2]Beidou ZHANG et al. The 2007 International Frontiters of Algorithmics WorkShop (FAW 2007) --Lanzhou , China
[3]张北斗, 黄建平. 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大气温湿廓线, 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 台北, 2011年10月28日-11月4日.
[4]张北斗, 黄建平. 一种现代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站观测仪器的系统集成方案,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 北京, 2008年8月25日.
[5]张宇, 张文煜, 张北斗. 开路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野点剔除方法的比较分析, 2008年全国风与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6]张武, 常倬林, 史晋森, 陈艳, 黄建平, 闭建荣, 张北斗. 半干旱区大气气溶胶性质的观测研究《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 2009年.
[7]地基微波辐射计数据处理、及其在临近短期预报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 北京, 2010年11月11日-12日.
 
二、主持项目:
[1]张北斗. 基于A-Train 卫星观测的沙尘暴数字重构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6万元,2014.01-2016.12.
[2]张北斗. yh1122银河国际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建设,yh1122银河国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16万元,2015年-2016年.
[3]张北斗. 机载飞行及地面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同步观测试验,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20万元,2013年-2014年.
[4]张北斗. 微波大气廓线反演算法技术开发,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六研究所,50万元,2010年-2012年.
[5]张北斗. FY-3微波成像仪在轨测试地面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同步观测试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12万元,2010年-2011年.
 
三、参与项目: 
[1]黄建平教授.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年-2016年.
[2]李廉教授. 大气与环境科学重点学科网格建设(yh1122银河国际),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三期)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二期建设项目,2012年 1月-2012年12月.
[3]于子平总工程师. 人工影响天气地基、机载监测装备研发, 2010年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2010年-2013年.
[4]马义德教授、李廉教授. 生物医学信息数字图像处理,yh1122银河国际985特色项目,2004年-2007年.
[5]马义德教授、王亚馥教授. 植物体细胞发生中生物大分子合成与代谢量化信息图像分析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6年-2008年.
 
四、出版著作教材:
[1]李兴财,王敏仲,张北斗,明虎 著. 小粒子电磁散射与沙尘暴微波遥感.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2]汤书森、张北斗、安红心、常波. 嵌入式FPGASoPC技术实验与实践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3]汤书森、张北斗、李柏年、马义德. 嵌入式系统(基于ARM)实验与实践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五、课程建设:
[1]课程《雷达气象学》获评2012年“甘肃省精品课程”(主讲人:张文煜、袁铁、王天河、仝纪龙、张北斗).
 
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张北斗.  多通道微波辐射计温湿廓线反演软件,登记号:2014SR068089,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737333号.
[2]张北斗.  SACOL气候观测仪器数据管理系统,登记号:2014SR06370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732944号. 
 
七、发明专利:
[1]发明人:史晋森,黄建平,张北斗,邓俭,黄忠伟,闭建荣,周天
名称:地面气溶胶移动观测集装箱
专利号:ZL 201310612017.8.
[2]发明人:黄建平,史晋森,闭建荣,邓俭,黄忠伟,张北斗,周天
名称: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
专利号:ZL 201310613670.6.
 
八、实用新型专利:
[3]发明人:史晋森,张北斗,闭建荣,黄建平,黄忠伟;葛觐铭
名称:地面气溶胶集成观测系统
专利号:ZL201320069810.3.
[4]发明人:史晋森,闭建荣,张北斗,黄建平,黄忠伟;葛觐铭
名称:积分浊度仪串联观测系统
专利号:ZL201320069825.X.
[5]发明人:史晋森,周天, 张北斗, 黄建平, 邓俭, 闭建荣, 黄忠伟
名称:地面气溶胶移动观测集装箱仪器设备架
专利号:ZL201320759247.2.
[6]发明人:史晋森,黄忠伟, 张北斗, 黄建平, 邓俭, 闭建荣, 周天
名称:地面气溶胶移动观测集装箱室外采样管
专利号:ZL201320761287.0.
[7]发明人:史晋森,黄忠伟, 闭建荣, 黄建平, 邓俭, 张北斗, 周天
名称:地面气溶胶移动观测集装箱壁结构
专利号:ZL201320761188.2.
[8]发明人:史晋森,周天, 闭建荣, 黄建平, 邓俭, 张北斗, 黄忠伟
名称:地面气溶胶移动观测集装箱箱体
专利号:ZL201320762027.5.
 
九、科研获奖:
[1]张北斗、史晋森、闭建荣、王延鸿. 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成立暨2015年学术会议论文一等奖,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2015年11月25日.
[2]李兴财,张北斗. 第十三届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015年12月4日.
[3]马义德、李廉、张在峰、袁敏、张北斗. 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理论及数字图像处理应用研究. 甘肃省人民政府,2006年,2006-Z3-019.
 
十、参加大型观测实验:
[1]2014年,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机载W波段云雷达探测试验,陕西大荔县.
[2]2013年,国家973项目,气溶胶与云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山西忻州.
[3]2012年,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六研究所,MWP967KV型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对比观测试验,甘肃兰州.
[4]2010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我国星载降水雷达机载校飞试验,天津渤海、江苏东台.
[5]2008年,yh1122银河国际、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计划和美国马里兰大学,中美沙尘联合观测试验.
[6]2007年至今,yh1122银河国际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观测平台(SACOL)建设.
上一篇:张卫东
下一篇:史晋森